close
標題:

什麼是中國的皇帝制度? 是秦始皇創的嗎?

發問:

請問各位大大 (1)能告訴我「皇帝制度」的出現對中國歷史產生的影響嗎? (2)能敘述一下「九品官人法」的弊端嗎?

最佳解答:

小小明 您好 以下供您參考 圖片參考:http://img14.imageshack.us/img14/614/54563371.gif (1)能告訴我「皇帝制度」的出現對中國歷史產生的影響嗎? 中國封建社會以皇帝為中心,實行皇權至上和皇權專制的政治制度。它以君權神授學說為理論基礎,用嚴格的名位等級、封建禮樂和皇位繼承等各種制度和措施,集中突出皇帝個人的權威地位,保證皇帝高踞于國家機器之上,擁有至高無上、不受制約的絕對權力。這一制度自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創立,經過歷代王朝的不斷發展、強化,直至1911年清宣統皇帝遜位才被徹底廢除,前後歷時2131年。 皇帝和皇權 「皇帝」這一稱號淵源於上古傳說中 的三皇五帝。秦王嬴政完成了統一六國之後,自認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決定用「皇帝」作為空前統一的封 建大帝國最高政治首腦的專用稱號,並建立起皇權專制 的政治體制。在這一制度下,皇帝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的核心和權力主體,法定的國家首腦和最高統 治權力的執掌者。皇帝一人獨治天下,全國的土地、資 源、人民、財富均為他所有,可謂「履至尊而治六合,執捶拊以鞭笞天下」,「天下之本無小大,皆決於上」。皇帝可以決定任何人的生死榮辱,可以「塗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明主之所操者六:生之、殺之、富之、貧之、貴之、賤之,此六柄者,主之所操也」。 皇帝是國家政治事務法定的唯一最高決策者,有權統率和指揮自中央朝廷以至各級地方軍政系統和文武官吏,要求他們絕對遵照自己的意志和指令辦事。一切以 皇帝名義發出的指示,都被賦予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朕即法律」,不允許有任何違抗或異議。一切法律的頒行和解釋,所有一定品級的文武官員的任免、獎懲和 升貶,全國性財政賦役的徵調和開支,對外和戰與對軍隊的調遣指揮,都只有皇帝一人才能決定。 皇權的維護和鞏固封建社會歷代統治者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來神化體現、捍衛皇權。神化皇權、君權神授學說是皇帝掌握與運用至高無上的權力以及中國皇帝制度長期延續的重要理論依據。 歷代統治者都充分利用神權來加 強 君權的不可侵犯性。 漢武帝時,董仲舒發展了儒 家的 君權神授學說,給君權 披上了一層神聖又神秘的外衣。凡取得正式皇帝名號的人,便「奉天承運」,成為皇天上帝授權處理人間政事 的最高代表。 皇帝制度是一種非常不合理的專政獨裁的政治制度!當然那是因為古人在很多問題上沒有辦法解決,而去想像神的力量,之後產生的衍生物,但是他在我們中國能夠運行二千年,說明它也有一些自身的優點的。 而就缺點來論 1、首先他把整個國家的統治階級變成了他一個人,也就是說我們整個國家的運行就是在體現他的理想和意志! 2、其次皇帝制度很難體現廣大的底層階級----農民的意志,使得他不能夠很好的理解廣大的生產者的真實想法,很容易造成皇帝的個人主義,當他和農民階級的矛盾上升到一定程度時,就容易引發社會動亂! 3、再者再偉大的人也很難有足夠的創造性思維和精力去考慮整個國家的發展,就會造成一些失誤。 圖片參考:http://img14.imageshack.us/img14/614/54563371.gif (2)能敘述一下「九品官人法」的弊端嗎? 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延康元年(220年)曹魏建立前夕,由吏部尚書陳群提出。《三國志·魏志·陳群傳》:「文帝在東宮,深敬器焉,(中略)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為尚書。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最早漢代推行察舉制,因缺乏客觀標準,長久以來為門閥把持,乃至賄選之風極盛。曹魏時,以陳群之議,定九品中正制以選拔人才。其主要內容是,在各州郡選擇「賢有識見」的官員任「中正」[1],中正必須是二品現任中央官,中正以簿世(譜牒家世)、行狀(才幹、道德)、鄉品(中正鑑定)為標準查訪評定州郡人士,將他們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中正給鄉品前先列某一層次,即所謂「輩目」,先由小中正(郡)列入記錄,再報大中正(州),最後轉呈司徒,作為吏部授官的依據,曹魏時對人才的提升和使用有重要作用,如中正王嘉狀吉茂為「德優能少」。西晉時,中正王濟狀孫楚為「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大中正亦可推薦小中正,但無權任免。陶侃亦曾任中正。咸熙二年(264年)以六條作舉薦標準: 忠恪匪躬 孝敬盡禮 友於兄弟 潔身勞謙 信義可復 學以為己 中正制每隔三年清理調整一次,有所上下,言行有修者則升之,如由 五升 四,道義有虧者則下之,如自五退六。 影響(紅字部分為弊端) 九品中正制是要改進漢末察舉之頹風,漢末人口流徙,戶籍紊亂,鄉論不能行,於是以該地賢者,評論當地之人士優劣,以代鄉論。但到了西晉時實際上官員都從世家大族中選定,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情況。為防止庶族假冒士族,世家大族便編寫譜牒(家譜),譜牒學成為一門學問。 中正制只重家世,不問賢愚,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都以此制選官,久之造成社會風氣浮靡,世族弟子終日清談,不問國事。世族為維持門第血統,婚姻必擇門當戶對。到了隋代,隨著門閥制度的衰落和科舉制實現,此制終被廢除。

aa.jpg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其他解答:

台灣首家合法娛樂城開幕囉! 體育博彩、真人對戰、現場遊戲、彩球 投注高賠率,歡迎您來體驗! 官方網站 aa777.netCD51EBF2FDB84E83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gdwze3 的頭像
    bgdwze3

    bgdwze3的部落格

    bgdwze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