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句子中所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10marks)

發問:

「大奚山,三十六嶼,在莞邑海中,水邊岩穴,多居屹蠻種類,或傳係盧循遺種,今名盧亭,亦曰盧餘」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5%B6%BC%E5%B1%B1 請問句子中所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免費註冊體驗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最佳解答:

我試翻譯為白話文,如有錯誤請指正。 大奚山,三十六嶼︰大奚山,共有三十六個島嶼。(於宋朝時,大嶼山和香港島等島嶼合稱為大奚山。這應該包括長洲、坪洲、南丫島等等,共有三十六個島嶼。) 在莞邑海中,水邊岩穴,多居屹蠻種類︰位於莞邑海中,水邊有很多岩穴,居民多數是山間蠻族。 或傳係盧循遺種,今名盧亭,亦曰盧餘︰有傳聞指出居民是盧循的後代,所以那裡叫做”盧亭”,又或者叫做” 盧餘”。(”盧亭”即是盧氏居住的地方,” 盧餘”即是盧氏的後代。盧循是東晉士族,盧循之亂的發起人,北伐東晉,後來失敗投水自殺,但是有傳聞他的後代於盧循失敗後逃到大奚山隱居。) 有關盧循的生平︰ 盧循(?~411年)范陽大族,原(今河北涿州市)人,東晉士族。 盧循是琅邪人孫恩的妹夫。元興元年(402年)三月,孫恩戰死,餘眾由盧循領導。桓玄安撫盧循,為永嘉太守。元興二年,盧循率軍到番禺(今廣東廣州),俘廣州刺史吳隱之。義熙六年(410年),盧循、徐道覆以十餘萬北伐東晉,據江州(今江西九江)。二月,兵分兩路,盧循率領越五嶺、長沙、巴陵(今湖南嶽陽),直指江陵,擊敗荊州刺史劉道規;另一路,徐道覆率軍直下廬陵、豫章(今江西南昌),殺江州刺史何無忌。後盧、徐兩軍合兵東下,大敗晉大將劉毅。晉廷震動,立遣劉裕北還。此時盧循和徐道覆發生內訌,撤守尋陽,最後退守廣州。 義熙七年(411年),劉裕派兵擊殺徐道覆,盧循久攻番禺不下,轉往交州。此時交州刺史杜瑗病亡,朝廷有詔令其子杜慧度襲職,慧度尚未接詔,盧循已襲破合浦,徑向交州搗入。慧度悉散家財,號召中州文武六千人於石碕應戰,一舉擊敗盧循,盧循見大勢已去,以酒毒死妻子,再殺死不願殉死的美妾,投水自殺[1]。杜慧度得勝後,殺盧父,尋得盧循屍身,把首級割下,再加上李脫等人頭顱共七人,用小箱子精緻包裝,送往建康。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5%B6%BC%E5%B1%B1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D%A2%E5%BE%AA&variant=zh-tw

其他解答:
arrow
arrow

    bgdwze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